“您的认证依旧是学生身份,如不取消,很可能影响征信问题……”临近春节,很多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会收到自称各大网贷平台客服的电话,共享屏幕引导你进行贷款并取消认证。实则是瞄准了各大贷款平台为职场青年提供的大额贷款限额实施诈骗。
1月1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到了两位险些被骗的职场人,其中还有一位本身就是互联网公司从业者,自认为自己年轻、专业,骗子骗不了他,结果险些被转走18万元贷款,幸亏被朝阳反诈中心民警及时拦截。
冒充客服疯狂骚扰全是为骗局铺垫
住在北京朝阳区的李先生就时常接到自称支付宝客服的电话,险些被骗光贷款额度。
李先生说,2022年1月初,他接到了一位自称支付宝客服的电话,并准确说出李先生曾经就读的高校及毕业年份。
“对方说我已经毕业多年,但在支付宝后台显示的注册身份被认定为某某大学学生,确实是事实。”李先生说,对方随即表示,由于银保监会新规,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如果不尽快更改,则会影响日后使用并影响征信情况。
起初,李先生并没有当回事儿,只表示“之后会自行处理”便挂断了电话。
但在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他不停接到自称是京东、腾讯、阿里客服的电话,所提到的问题几乎都相同,这才让他认为“确有此事”。
“本身在注册时候确实是以学生身份注册的,从政策来看,感觉挺合理的。”李先生说,1月15日,在外办事的他又接到了一个显示为浙江湖州的来电,从地域来看,来电号码正是淘宝等公司的重点发展区域。果然在接通电话后,对方声称自己是支付宝客服,依旧提醒着李先生学生身份的更改情况。
李先生一方面有些不耐烦,一方面也开始担心真的会影响自己日后的征信,便同意了更改。
听到这样的答复,对方当即回应可以帮助指引操作,但必须通过银保监会指定软件视频通话,接受第三方监督下进行更改,并表示“如果您不放心,可以在线下服务点进行申请。”
虽然这句话漏洞百出,但李先生一边忙着自己的事,一边听着此前的长篇,早就被整懵了,并没有对此产生怀疑,想着“反正只是更改身份,总不会被骗吧。”
骗子发来“征信截图”伪造痕迹明显
11点30分左右,李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加入了视频会议,“请问是尾号733的李先生吧?”对方简单核实过身份之后,便关闭了视频,要求打开共享屏幕。
按照对方的要求,李先生依次打开了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等软件,并接到了一份来自于“银保监会”的邮件,里面一张图片内显示为征信中心的学生网贷查询,并记载着李先生的姓名、注册手机号、注册院校等个人信息,和状态存在风险、征信安全系数降低69.5%等数据……页面特别注明“守护您的征信安全,保护您的个人隐私”。
记者发现这张图虽然被压缩过,但只要打开查看,就会发现PS痕迹相当明显,字体与颜色与背景存在明显差异。
由于视频通话占用着网络,李先生当时并未下载图片进行查看,也未发现其中的纰漏。
李先生一看到图心里更慌了,对方趁机提醒,之所以产生征信风险,正是因为微粒贷的后台并未清空。并询问注册的银行卡信息,示意李先生向银行发送一段“本人申请无本无息清空微粒贷教育额度,变更账户信息”的短信。随即,李先生又收到银行导航短信和“注销我行电子银行渠道”的验证码,示意关闭短信提醒功能。
此时,对方开始不断暗示李先生将微粒贷中提现4万至银行卡,随后就能激活并取消学生注册。
说到这里,李先生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骗局,“他明明是支付宝的,怎么引导我往微粒贷操作了?”李先生醒悟过来,自己正在共享屏幕,对方知道自己的手机号,又能看到屏幕里弹窗的验证码,一旦进行提现,对方也能看到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到时候卡里的钱就危险了。
醒悟过来后,他连忙挂断了视频通话,并打开国家反诈中心APP,当对方开始换着不同号码疯狂呼叫时,均被提示“来电系诈骗电话”。
“好在我看过此前关于共享屏幕套取被害人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的新闻,不然真惨了!”李先生说,之后他发现,视频通话的群里不知什么时候,从他与骗子两个人,悄悄增加到了5人。
IT青年自认为不会受骗险些损失18万贷款
另一位在北京朝阳从事IT行业的赵先生也有和李先生类似的经历。一月初,他接到一位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准确地说出了他毕业高校及毕业年份。
“对方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不断提醒我白条不清空,继续以学生身份使用,征信会出现问题。”赵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从对方口音判断“这可能是个骗局”。
“我毕业3年,一直是搞IT的,他是京东客服,让我在京东平台借款,提现的卡也是我自己的银行卡,能有什么问题,还能骗到我?”赵先生说,当时自己过分自信了,轻信了对方的谎言。
他说,视频通话过程中,自己也收到了一份来自“银保监会征信中心”的报告,记者发现,赵先生收到的这份所谓的“报告”,除了姓名和手机号之外,就连显示降低的数额都和李先生一模一样。
赵先生告诉记者,对方给自己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要注销银行卡,必须把里面的钱提现干净,信用贷款亦是如此。”
于是赵先生按照对方要求给银行发了短信,贷款18万进入了自己的银行卡。还没挂电话,就接到了“”电话,被告知自己被骗了,公安机关已经将银行卡冻结。
“我当时汗都下来了,幸亏民警阻拦地及时,不然亏大了。”赵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事后打开京东查看,发现在客服页面首页就显示着一条2022年8月14日的公告:“学生会员认证会根据用户认证时填写的入学时间和学制进行计算,在毕业后自动解除,其间无法自行解除,如您需要提前解除认证,可联系京东客服进行处理。”
“没想到原来只要联系官方客服,就能轻松识破骗局。”赵先生说。
年前诈骗高发“老骗局新包装”专坑年轻人
“银保监会出台这个学生身份认证的规定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这只不过是诈骗分子的一个由头。”北京朝阳公安分局反诈中心王佳警官告诉记者,临近新年各类诈骗犯罪活动高发,尤其出现针对青年人的网络诈骗高于传统的电话诈骗。
她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存款不多,但是各大平台为了促使超前消费,都会放开各种贷款功能,金额也相当可观。同时很多年轻人自认为很懂互联网,“正规人员指引在正规平台借贷”,就对此放松了警惕,没想到共享屏幕让自己个人信息“裸奔”。诈骗犯罪分子只要从共享屏幕中获得的信息,从手机或者ATM机中就能将贷款转走。
王佳表示,这种在虚假征信的老套路上更换新包装,谎称各大名牌企业的客服人员,以当前各种政策和大牌企业的信用作为烟幕弹,引导被害人进行贷款的诈骗方式,专对熟练手机操作、具有一定贷款限额的年轻人下手。
而除了这种情况,以前的刷单诈骗,在临近春节时也逐步更换上了“点赞返利”诈骗。
王佳说,犯罪分子除了会根据被害人贪图小便宜特点,甚至会利用被害人热衷公益的心理进行诈骗。只要点赞关注了公益平台,诈骗分子会发来小额返利和事先准备好的公益视频,声称“因为你的点赞,几人受到了官方的资助”。
随后,诈骗分子还会在诸多点赞者中挑选“忠实粉丝”,逐步引领,将其带入网络赌博、网络贷款和网络投资陷阱之中。
根据北京朝阳公安分局反诈中心统计数据显示,18岁至39岁外籍女性受骗情况和其他被骗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出。王佳表示,每逢过年之际,离乡工作的年轻人是最忙的时候,一面尽快完成手中工作,一面约着回家过年,有的还想趁着没回家多挣些钱,处于琐碎繁杂生活、工作环境中的年轻人,对于诈骗分子来说都是一块块有机可乘的“肥肉”。
她表示,随着临近春节,朝阳反诈中心不断加大反诈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劝阻和拦截力度。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尤其提醒年轻人,不要在网上随意留下自己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信息,涉及任何贷款操作误轻信,冷静几分钟后主动与官方客服进行核实、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