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过年的我,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接到了催收的电话,并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二,各种号码不停的打,不接就一直打到我接听为止。
别担心,我没得罪人,没欠钱,没借网贷,那到底咋回事呢?
01
大年二十九那天电话里操着南方口音的男人问我,认不认识XXX这个人,我想了一下,真的不认识,于是如实回答:“不认识”。
对方听到后,口气不是很友善的问我:“不认识的话你俩老打电话干什么?赶快告诉他,躲是躲不掉的!有本事借钱,没本事还吗?”
还没等我说话,对方就挂断了电话,只留下了嘟嘟嘟的声音。我想,这人是谁啊?是不是诈骗电话?再说了,最近我接到的电话,只有快递小哥哥呀!还是好多天前了。
中午吃饭时,电视机里正在演电信诈骗事件,于是我顺嘴说了一句早上接到电话的事情。
没想到我公公说:“你也接到了?我也接到了。XXX是你小姑父”。
我一脸蒙圈,原来是老公的小姑父,家里一直叫他的小名,我才嫁过来几年,根本不知道他的大名是什么,不过他怎么会给我打过电话呢?我也没接到过呀。
02
大年初二,老公的姑姑一家来拜年,这件事情才水落石出,原来公公前几天和小姑父通话的时候手机信号不太好,公公就想着是不是手机摔坏了想换个手机打过去。家里当时又只有我在家,公公就拿我的电话给打过去了。一来二去,手机里就有了我们的通话记录。
问及小姑父怎么会去借小贷,到底借了多少钱以致于大过年的催收公司都不放假一直打电话。他说出的原因和借贷数字让人目瞪口呆:玩手机看到这种广告很好奇,到底能不能真的给钱?就点了进去,最初借款1000块,我没有少打一个零哦,就是一千块。
那么这一千块到手里是多少钱呢?打到卡里是700块,借款期是7天。但是还钱的时候不是还700,要还1040。
小姑父一看觉得自己吃大亏了,700用了7天要多还300多块钱,太亏了。又想着前一段时间很多人在网上说平台倒了跑了雷了借款人就可以不用还钱了,就想着这个是不是也可以那么办,自己拖上几天,到时候一换手机号,让对方找不到自己不就完了?
03
打定这个主意后,对方打电话来他就直接说还不起了。谁知对方又推荐了一个平台给他,说可以下1500,正好可以还贷款还有一点富余,这个小姑父想着反正不打算还了,多来点钱不是正好吗?
就这样借新还旧,在六七个平台上借了钱,除了前两个还了,后面几个平台贷出来索性不还了,到最后一个平台的催收电话打过来时,后几个平台欠款额度竟然到了一万二左右。
然而到自己手里的钱连两千块钱都没有。这个时候,小姑父坐不住了,他决定不能再借了,就此打住。
于是他让一个绕了好几个弯的年长亲戚用自己的身份证新办了一张卡,换了电话号码。谁知道,那些小贷公司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复制了他以前号码的通话记录和通讯录,挨个的打电话催收。
他倒是不用接电话了,我们可遭殃了。我还好,因为我老公叔叔大爷爸爸的名字和他姑姑的名字相像,只差最后一个字,而小姑姑和小姑父联系的最频繁,所以我公公他们几个接到的电话比我还多。
商量后,我们以告诉对方不要打电话了,再打就报警来结束了这场催收。至于对方能不能再找到小姑父新办的号码联系上他,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周围的亲戚、他的小供货商们、甚至是租房子的房东都知道他欠了钱。
现在小姑父被房东要求搬家、被供货商询问、被亲戚责备、姑姑对他也没好脸色,这个年过的非常尴尬。
04
事情就这样暂时告一段落,虽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这其中的深刻教训以及小贷的套路大家必须要知道。
小贷常用招数:
招数一:小心掉入低息的坑
一般来说,银行利率最低,信贷公司宣传的一般会略高于银行或者信用卡的利率。
但是要注意看清楚,一定不会是年利率,不然他靠什么赚钱?要看清是月利率还是周利率,甚至还有可能是日利率哦,不要一看只比银行高一点点就马上就去贷款。
招数二:砍头息坑你没商量
什么是砍头息?在借款时,放款者先从本金中扣除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叫做砍头息。像小姑父借一千到账700,但借款合同签的是1000,那300块就是砍头息。
公司才不会承认自己用不法手段违规收取高利息,他们会钻空子以充值费、提现费、代理费、手续费、逾期罚息、逾期管理费、借款服务费、借款利息等收取费用。
招数三:还钱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有些小贷产品,利息不高,但罚息高昂。逾期后,按日计算罚息,并且复利计算。所以即使你应急借了一笔想按时还钱,有可能也还不上。
他们会推脱公司调整,内部做系统没法入账,要不就是网络延迟到账晚了好几天,要不就是账户不对资金原路退回。总之折腾来折腾去,就是不让你按时还钱,好收取你的罚息。
那么怎样避免掉入套路贷的坑呢?多说无用,牢记一点:不要点不要贷,好奇心别那么强,有的人真的只是想看看自己能贷下多少钱来,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定力和能力,却小看了小贷公司的“本事”。
真缺钱,用信用卡过渡一下,要不就找银行,实在不行支付宝的借呗腾讯的微粒贷也好,再不济脸皮厚点找爹妈亲戚借点应下急,也比掉入套路贷里强。
说真的,小姑父要是躲过了这一次不用还钱,不见得是好事。万一他尝到了甜头,再来一遍,也不是不可能。
也怕他这个例子写出来没有做成反面教材起到教育意义,倒是被心思不正的人钻了空子或者带坏了别人。
总之大家还是提高警惕,别让好奇心害了自己。
作者简介:大楠,欢迎大家关注个人:大佛聊互联网金融(ID:lsdf628)。
备注:本文是第109期《高手在民间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