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日前,一则有关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捷信”)冻结医美业务,大幅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
援引媒体报道,捷信医美分期业务于2月24日开始全线冻结,待疫情结束后解冻。有消息称,捷信具体暂停了医美、生美(生活美容)、家装分期等领域的放款。
此举背后,也折射出医美分期行业的生存现状。不止于此,疫情弥漫,线下消费市场失意颇多,而依靠线下起家,在中国布局超26.1万销售点的捷信,亦担重负。
重担之下,或有裁员。此前流出的捷信CEO内部信称,“有些同事将无法继续与捷信并肩前行”。另外,捷信实名员工在职场招聘平台透露“捷信离职率持续上升。”似乎都暗示着裁员涌动。
另一面,捷信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合规隐忧。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捷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1%、6.9%、8.4%、8.2%,且普遍高于行业。
以2017年年末数据为例,捷信不良贷款率为3.83%。马上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与兴业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18%、2.72%、2.97%、2.11%。
与此同时,2016年至2018年,捷信现金贷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42%、37%、31%。此前,持牌消金公司IRR口径下的贷款年化利率将至24%以下引起行业热议。
2019年10月,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
《意见》指出,非法放贷行为人以介绍费、咨询费、管理费、逾期利息、违约金等名义和以从本金中预先扣除等方式收取利息的,相关数额在计算实际年利率时均应计入。可见的是,监管持续趋严,消费金融公司面临合规挑战,捷信亦如此。
利率难解,催收承压。截止2019年6月30日,捷信未偿还贷款余额211亿欧元。受疫情影响,部分借款人由于复工延时等因素出现还款问题,多名用户投诉捷信涉嫌暴力催收。
“来电名称统一为‘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每天不厌其烦打电话。”用户汪女士表示。目前,捷信共涉及投诉量件,解决率仅47.72%,并有捷信高利贷、违法催收等投诉专题。
2月1日,五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合理调整逾期信用记录报送,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新型冠状肺炎确诊人员、隔离人员,以及因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经接入机构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
催收难解,ABS先行。1月7日,捷信2020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ABS产品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为25亿元。分析人士认为,捷信此举,或为缓解现金流吃紧。
犹记,捷信中途取消赴港上市之时,捷信内部人士回应,“公司资本充足,目前不需要通过上市来保持在各国市场的业务增长。”
有行业人士猜测,捷信中途取消上市或与监管趋严,不良贷款率、暴力催收等质疑颇多相关。此外,自2020年开年,捷信已三度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累计超16万元。
冻医美,狂催收,大裁员,退上市,ABS发行,三度被执行,捷信种种,更加引人联想。巨头尚且如此,消费金融整场亦可见一斑。
事实上,捷信亦尝试转型。2月26日,捷信官微发布消息称,将加速全面转型,打造“线上+线下”的消费模式,通过发行ABS、发行金融债券、信托融资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
不过,疫情之下,消费金融的“消费”二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315”大考即将到来,或主攻线上,或发力AI,24家持牌消金机构都面临着考验。
来源:趣识财经
作者:雨桐
往期精彩回顾~
如非特别说明,本号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风险自担。
“数金观察”致力于报道数字金融领域的新闻与动态,涵盖银行科技、保险科技、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第三方支付、汽车金融、网上基金等金融服务。同时,为构建最具活力的同业合作与交流圈子,我们还有相对应的垂直粉丝群,欢迎业内人士来撩。(:yqcj-2019)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