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5日讯今晚8点,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第十二期节目准时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珍惜信用记录,科学合理负债”。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秘书长、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志华和平安银行广州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主任徐婕分别结合案例说明了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及如何维护好个人信用记录等问题。
左: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秘书长、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志华右:主持人
重视个人信用莫拿信用记录开玩笑
刘志华表示:“个人征信在金融消费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有很多人对此认知比较模糊,不够重视,所以在生活当中就可能因为个人征信的问题吃了一些亏。”据刘志华介绍,个人信用出现问题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一般情况的征信不良。一般情况的征信不良通常是信用卡忘记还款或小额借贷的短暂逾期等。这种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是一旦发生不良记录,也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从征信记录上消除。如果对借贷没有特别需求的话,那么日常生活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对于有长期借贷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则会影响金融消费的体验。对于一般情况的征信不良,如果及时还款,保持良好还款记录,则五年之后该不良的记录就会消除,恢复正常。
第二个层面是严重失信。这是指严重逾期,长期故意不还款最后被诉至法院,由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情况。该名单由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示,可供全网查询。列入此名单就成为了俗称的“老赖”。被列入这个名单的人,不止金融消费会受到影响,日常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比如失信人不可以坐飞机、不可以坐高铁,甚至其子女上学就业也可能受到影响。而且,失信人在主动履行债务后,要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当中被删除,还需要有一定的手续。
认清“非法校园贷”套路拒绝过度消费
“校园贷是指对在校学生发放的各类贷款,常见的有校园消费贷款、培训贷、刷单贷、美容贷、裸条贷等等。”徐婕表示,“骗子会打着低利息、低门槛的幌子进行引诱。借贷平台宣传贷款无利息,但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在贷款办理后,将利息换成了所谓的手续费、违约金、迟延履约金、保证金等,加在一起,高出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
那么,“非法校园贷”常见的诈骗套路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砍头息。贷款平台预先在借贷本金中扣除利息及各项费用,实际到手资金远少于贷款申请及合同金额。
第二步,通过设置合同陷阱规定高违约金,故意让其逾期违约,债台高筑。
第三步,通过介绍其他贷款平台,让其签订数额更高的借款合同,高息借钱以贷还贷,导致债务成几何倍数增长。
第四步,实施“软暴力”。逾期无法偿还就以“轰炸通讯录”、发“征信黑名单”、恐吓信等方式进行催债。
为避免在校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陷阱,徐婕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拒绝过度的、超出个人能力的、不合理的消费。不要盲目攀比,学会调节个人心理。
第二是要尽量避免使用网络借贷工具。在线支付让人缺乏花钱的真实感和界限感,购物网站自带的贷款工具,容易让人陷入贷款的循环。
第三是要保护好个人隐私,对推荐“校园贷”的同学和朋友保持警惕,不轻信“低门槛、无抵押、低利率”的贷款,如遇平台或个人怂恿借贷,要第一时间向校方报告求助。
珍惜信用也是珍惜自己的名誉权
据刘志华介绍,《民法典》的1024条对民事主体的名誉权做了规定。这一条的第二款对名誉做了定义: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因此,珍惜自己的信用,实际上也是珍惜自己名誉权的一部分。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信用权作为一种具体人格权,民事主体就可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保护自己的信用权益。
刘志华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应当做诚实守信的公民,在选择金融服务、金融消费的时候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收入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消费产品。尽量不要脱离自己的偿付能力去借贷。因为如果脱离自己的偿付能力去借贷,就有可能出现不良的征信记录,影响到今后的金融消费。
其次,一旦发现征信记录上有不良记录,要及时的去消除。一旦出现逾期,尤其是因疏忽大意而造成的逾期,应主动还款并且主动联系金融机构对不良征信记录进行处理。如果产生了不良征信记录,在连续五年的时间一直保持良好的金融消费记录,不良征信记录可以消除。但是如果出现严重失信的情况,则可能对一生造成影响。
此外,根据《民法典》第1029条,“民事主体可以依法查询自己的信用评价,发现信用评价不当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评价人应当及时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刘志华表示,个人信用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出具,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下载,也可以通过各银行打印自己的《个人征信报告》。但她也提醒,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不要过于频繁,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次数较多也有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
征信记录查询次数也会影响个人征信
大部分人都知道征信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够维护征信。徐婕在节目中介绍了四种会影响个人征信的行为。
第一,信用卡逾期还款。如果出现连续3次逾期,或者2年内有6次逾期,大多数银行等金融机构会拒贷。除了信用卡逾期问题,由于很多信用卡并不是免年费的,睡眠信用卡和办理之后未激活的信用卡,也会导致信用卡逾期而产生不良的征信记录。
第二,房贷、车贷等逾期或不还款。与信用卡一样,房贷、车贷也是直接显示在征信记录上的。尤其是2-3个月的连续逾期不还,如果今后想要再贷款,就会非常困难。此外,因为贷款利率上调产生的利息增加,也要按照最新的月供金额来还款。如果不缴纳增加的利息,那么也会产生欠息逾期,同样影响征信。所以,时刻关注贷款利率的调整,足额还款对信用非常重要。
第三,为第三方提供担保也可能形成不良记录。其实,不止自己的贷款逾期会让自己的信用报告产生不良记录,实际上,如果为他人的贷款做了担保人,如果借款人没有按时还款,也可能影响自己的信用报告。所以,贷款担保人责任重大,在签字之前,一定要谨慎。
第四,征信查询次数过多。征信记录查询频次,也是银行审批贷款的一项参考指标。因为查询次数多少、由哪些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询、查询的用途等,都客观反映出客户的征信水平,如果名下仅有一笔贷款,却被多家机构查询征信,银行有理由怀疑你偿债能力不佳,进而被视为风险客户。
关于《金融消保大咖说》
新兴金融消费场景不断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为便利,但也让不法诈骗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机,给我们的金融财产安全造成隐患。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今年继续推出12期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