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彩礼贷”的新闻,迅速在网上炸开了锅。
起因是九江银行发布了一张海报,上面的宣传语是: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为“天生一对”专属定制。
二哥仔细一看彩礼贷的规定,却看出了浓浓的韭菜香。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故事:黄世仁与杨白劳。
黄世仁的贷款利率3分利。也是期限一年。但杨白劳的经济状况本身就已经在破产的边缘了,是根本不可能在一年这样短的时间里还清本金的,更不要说利息了。有人说杨白劳不顾风险借贷,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黄世仁从一开始就肯定能知道这是无法到期偿还的的债务。那么为什么还要借呢?其实黄世仁要的是喜儿。
这种设计出来就让你注定还不了的债务,总是要有利可图的嘛。要不然黄世仁就成慈善家了。
黄世仁图喜儿,可银行图什么呢?
成,则坐收百亿利息;败,则尽收天下流量,赚更多利息?
只不过这名字起的太烂了,二哥都替银行想好了,就叫幸福贷、真爱贷、新婚贷、宝宝贷、妈妈贷、勇气贷,各行任选其一,先到先得。
不过二哥掐指一算,还是应该叫,压媒贷更合适。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处女贷的?
自这个产品推向市场后,顿时间,骂声不绝于耳,抨击纷至沓来。有网友反问:
逾期不还,银行会把老婆收走拍卖吗?
“好家伙,脸都不要了。这不就是彻头彻尾的韭菜产品吗。与其说是给年轻人“方便”,不如说是公然给天价彩礼站台。
年轻人不识彩礼真面目,只缘身在婚嫁中。
月亮光秃秃会失去嫦娥,年轻人光秃秃会失去爱情。
年轻人需要借钱结婚生子,那么婚育相关的贷款就是一个大市场。
据统计,2013年有1347万对年轻人结婚,降到2020年还有813万对,未来虽然不得而知,但怎么算都不会太少。
假设有10%的新人“收入较低且符合贷款要求”,则每年约有80万对客户。假设每对客户借30万元,就是2400亿元的大市场,按照5%的年利率计算,就是120亿元的利息收入。
如果你是资本家,你做不做这个生意?
这还只是婚育贷款,之后还有哺乳贷、幼儿园贷、小学贷、中学贷、大学贷、房贷、车贷、营业贷、旅行贷、还旧贷……
借则人财双收,不借则人财两空。
不管这项业务的本质究竟是不是消费贷,但当它堂而皇之以“彩礼”的名头并引起社会舆论一片哗然时,就不得不去思考附加在婚姻之上的这种沉重负担了。
以前人们爱说“谈钱伤感情”,如今大家调侃“谈感情伤钱”,天价彩礼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观念的变化。
再加上彩礼价格和房地产高度绑定,酿成了许多现实的悲剧。
资本先制造婚姻市场的“紧缺态势”,然后把车房作为身价筹码,硬性包装成婚姻刚需,用攀比欲强压底层买单,以吸血的方式,完成经济上去库存。
这里的巨大陷阱就在于,底层人其实是无法支撑这种超前性借贷消费的,然而在阶层飞跃的诱惑下,人们难以挡住这种巨大的虚荣。
用高杠杆形式新组建的家庭,最后往往面临经济破产,男方面子被扯掉,女方的梦幻也随之破灭。
在资本的嗜血下,六个钱包被掏得一干二净,男女方父母在婚姻市场中受到严重挤压,普遍存在“婚前五六年积蓄,婚后几年还债”现象,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伦理性负担”。
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居然普遍建立在严重的代际不平等与代际剥削的基础之上。
真是一桩桩魔幻现实主义的爱情买卖。
类似天价彩礼的现象,在当代社会其实普遍存在着,试想如果漫山遍野都是待割的韭菜。
谁还会沉下心来踏实认真的谈个恋爱?
天价彩礼引发的矛盾大家有目共睹。而银行拿彩礼贷做噱头,是要补刀吗?难道为了赚钱,就可以昧着良心,以彩礼来宣传吗?
彩礼贷,这三个字,真的是讽刺又恶心!
为了拯救不开心,我创建了“不二那些让人笑出内伤的段子群”,规定不许聊天,只可分享好玩搞笑的东西。
一群,二群目前500人坑位爆满,三群招募中,本来可以扫码进入的,但网络上到处都是乱发诈骗广告的人,因此我关闭的扫码,只接受邀请审核入群。想要加入的朋友,先加yangui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