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对消费金融领域公司的整饬和警示,预示着一场监管风暴或将来临
文|《投资时报》记者安喆
接二连三的处罚和警示,不断在揭开消费金融乱象的冰山一角。
继3月24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发布今年首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马上消费金融罚款39万元之后,4月10日,银监会首次点名批评现金贷,强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禁止欺诈、虚假宣传,并要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贷及暴力催收。
此前,有关现金贷业务的乱相已被媒体多次曝光,并在互联网端广泛被热议。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是有关佰仟金融的现金贷业务。
2016年,21岁的小杨通过手机在一个名为“佰仟金融”的消费金融平台端上申请贷款9000元的“现金贷”业务。简单审核之后,小杨很快拿到了9000元贷款。
根据分期要求,小杨选择按30期还,“当时,工作人员只是告诉我每期要还多少元。”小杨表示,工作人员并未告知他一共所需还多少钱,利率到底是多少。“当时比较急,自己没问,也没有计算,如果知道,应该不会借了。”
由于没有资金积累以及偿还能力较弱,小杨7月16日正常还款634.74元后,第2期、第3期开始逾期,但担心会有信用污点,小杨还是四处借钱还,二期分别还了624.09元。随后,在第6期,小杨又逾期,还款907.94元。目前,小杨已偿还8期。
逐渐失去偿还能力的小杨只能向家里说明实情求助。
小杨父亲仔细计算,如果按每个月偿还594.09元、30个月计,一共要偿还.7元,利息也高达8822.7元。根据目前逾期情况,接下去正常还款,总共必须还.2元,利息和逾期费9237.2元,已超过本金1倍多。
“这相当于借9000元还多元,正规分期利率都没这么高,儿子没有社会经验,是不是掉进了高利贷陷阱。”小杨父亲非常气愤。
事实上,小杨的遭遇并非个案。
客户方先生表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佰仟金融从未明确说明贷款利率及还款期数,也没有向其出示过贷款合同。在他看来,36期还款总额比本金高1倍多,这属于高利贷。他希望相关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加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记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如果按照消费金融公司平台标示的利率,基本是不会超过24%这条高利贷的红线”,有业内人士透露,之所以会超出“红线”,真正的幕后玄机出在各种费用的收取上,且这些手续费、管理费并没有计算在利率上,造成很多借款人没有看懂其中的猫腻,便签了合同。
《投资时报》了解到,佰仟金融等属于非持牌消费金融平台,它们提供的借款利率远超高利贷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不受银监会监管,一些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管理混乱,在借款合同中加入各种收费名目,并在贷款过程中有意隐瞒收费栏目,以达到掩人耳目的效果,这也是造成大量借款人上当受骗的原因。
此稿版权归《投资时报》社所有。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注来源及作者姓名,否则,违者必究。
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搜狐媒体平台|新浪财经头条
UC头条|企鹅媒体平台|天天快报
新浪微博
合作网站
凤凰网|东方财富网|封面新闻
同花顺|王者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