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校园贷?
1
校园贷是2016年轰动校园及各大社会舆论话题之一,起因事件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产生背景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大学生金融服务成了近年来P2P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
业务分类
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
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
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市场分布
校园贷的市场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当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考入大学,有些家庭无力负担孩子在城市消费、学习甚至是创业上的资金需求,急速膨胀的消费欲望会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贷款平台,甚至是民间高利贷。客观上,校园贷的出现挤压了“毛细血管”式的线下高利贷。
2
陷阱一:低息背后,实有高额服务费
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贷款公司,在贷款到帐后,要收取“指标费用”,其实就是服务费,比如贷款元,可能就会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务费,贷款人拿到的钱其实只有9000。
打个比方说借款年利率是百分之十,那么到最终还款日,一共就要还元,这样一来,其实就是借了9000块钱,还了2000块钱利息,算下来,贷款利率已经达到22%还要多,而2015年央行给出的商业贷款一年期利率仅为4.35%。当然,这样的条款,在合同上,往往是不显示的。
陷阱二:分期还的少,其实是高利贷
有一部分校园网贷的代理,在向同学介绍网贷的时候,一味的强调可以分期,没什么压力,某高校学生就透露,有代理向他介绍网络贷款,贷5000元,分12个月还清,每个月仅需偿还551,五百多听起来很划算,可仔细算下来,12个月的话,该学生总共需要支付6612元,折合贷款年利率为26%,而事实上,年利率超过24%就已经属于高利贷了!
陷阱三:扣押“担保费”,本息还清才放款
不需要任何征信记录就可以放款,听起来贷款平台有点像冤大头,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合同上告诉学生,鉴于对对方信用记录不了解,所以,需要扣押一部分借款,作为“担保费”等还清所有本息之后,扣押的钱会一分不少的返还给你。
听起来要求很合理,毕竟人家也是做生意的。然而,一旦出现逾期,这部分钱平台就不需要再付。可将来却仍需要为这部分钱支付巨额逾期利息,哪怕不逾期,平台实际上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贷款利息。
还是以块钱为例,一年为期限,假设利息是百分之十,借款到期,本应支付元;然而,某平台扣押2000元的“担保费”之后,拿到手的钱只有8000,但是最终却需要支付的利息,拿到扣押的2000之后,算下来,就是8000块钱付了1000的利息,利率已经达到12.5%,这样的漏洞,不仔细算,根本不可能发现。
陷阱四:逾期后果很严重,容易引发“连环贷”
网络贷款平台,不需要抵押,不需要征信记录等等,就敢放款给学生,难道不怕学生逾期不还钱?
有个做网络贷款的校园代理私下透露,其实不怕他们逾期,就怕他们不逾期,一旦逾期之后,那就是按天算利息了,利滚利,越滚越大,那网络平台就发财了,因为留的有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电话,可以先威胁他们要告诉老师,还不行那就直接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一般为了不让小孩背上不良信用记录,都会还的。再不济,不还可以走司法程序么?反正有合同,我们怕什么?而且有一部分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就“拆东补西”,很容易引发“连环贷”,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买苹果手机的学生,本金仅仅3万元,最终滚到了70多万。
陷阱五:那些坑家长的大学生
其实说了这么多网络贷款的陷阱,最大的应该在这里——一群坑爹的孩子。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用来形容他们再合适不过了。根据调查,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用途,大都是旅游、买衣服、买电子产品等等,真正拿去创业或者交学费的少之又少,当然现在又发现了拿去博彩和炒股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到别人用苹果手机,我也想买一个“”趁年轻穿的漂亮一点有什么不对?“确实没有什么的不对,可当你让父母的血汗来为你的虚荣心买单,难道就不会感觉有点可耻?
校园贷中处处存在陷阱
23
如何避开陷阱?
网络贷款再怎么不规范,只要不去触碰就不可能掉进陷阱里去。总之,一是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他人利用;二是坚决杜绝参与网络借贷,在日常的生活中,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4
结语
人生的账本里,种植快乐的时候,收获的是幸福。种植愁苦的时候,收获的是郁闷。你想盈利还是亏损、抑或收支平衡,那要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生活里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