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逾期,一次处理终身适用,永久消除……”近段时间,有人抓住少数人渴望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招揽起了“征信修复”的“生意”。征信记录是否能付费“修复”?市民曾遭遇哪些“征信修复”的情况?5月25日,记者就市民的疑问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
市民余先生在万秀区旺城广场周边经营一家餐饮店,近期他想扩大经营规模申请“桂惠贷”,找中介人员咨询时,对方听到他去年曾遇到“信用卡出现异常状态”,便告诉他“征信会出问题”,需要交元“修复”征信才能申办贷款。后来,余先生直接向银行机构咨询,获悉并不存在“征信修复”一说。
类似的情况也被市民梁先生遇到。他看中长洲区一套二手房,准备申请办理二手房购房贷款,然而,中介人员在知悉梁先生手上的信用卡有一期没有按时足额还款,产生了逾期记录,可能会影响贷款时,便向梁先生推销一项“增值服务”——花5000元“修复”征信就可以确保申请贷款成功。最后,梁先生请教亲戚朋友,决定不交这笔“增值服务”费,自己向银行机构提交相关购房资料,经过银行评估,其总体信用良好,得以顺利办理了购房贷款。
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等需要信用主体具备良好征信记录,可是,一旦信用记录出现不良信息,是否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来“修复”?记者就市民关心的这些问题,向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进行咨询。
据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异议代理”等名义招揽生意的机构和个人,声称可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误导金融消费者委托其代办征信相关业务,从中谋取不当得利,实际上是骗局。常见套路有教唆无理申诉、捏造不实理由、伪造证件或其他虚假材料等,不仅无法删除不良信息,还会给个人带来信息泄露、资金损失、涉嫌违法等风险。同时,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以“征信”“信用”等名义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属于非法经营。市民对此应保持警惕,自觉防范各种“征信修复”骗局,谨记“征信修复”不可信。
该负责人表示,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信息和财产安全,自3月10日起,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启动“征信修复”乱象治理“百日行动”,重点打击假借“征信”名义开展虚假宣传、招摇撞骗以及违法违规开办征信业务、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我国法律法规和官方文件中也没有“征信修复”的概念。征信系统依法接收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按照规定提供的信贷信息(包括不良信息),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删除、修改征信记录。市民使用金融信贷产品发生逾期后应及时还清欠款,持续保持良好信用记录,5年后不良信息将不再显示在信用报告中,达到信用重建的目的。如果市民认为信用报告显示的征信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市民可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商业银行等数据发生机构或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服务网点,提起异议申请,请求更正。若是因自己疏忽忘记还款或者资金不足无法足额还款等原因造成的逾期记录,则不可以消除。
市政协委员银翠姣建议:
征信报告是每个人的诚信身份证,普及宣传教育广大群众认识、重视征信报告是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责任。对于不同的群体,应该要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法,结合线上线下,有的放矢。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法和措施要跟不法分子抢时间、争阵地,尽快完善制度漏洞。群众也要及时更新金融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依靠法律法治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热点推送
西江都市报
xjdsb-wz
文字:记者冼振宇
编辑:钟笑莹
编审:刘远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