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借钱和被借钱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要签订契约、信守承诺,假如一方失约的话,那就很大概率会面临着被起诉的风险。都说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利益关系中,这一点更是无比重要,欺骗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被人欺骗则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警惕,这对于整个社会关系而言都是不利的。
除此之外,为什么社会上这么多老赖还能够活跃在公众的视野里,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逍遥法外,甚至是跑到国外过着悠闲的日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诚信机制的构建还不完善,相关机构的监督也不到位,做出的处罚也戳不到那些老赖的“痛处”。
要知道,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但是法治社会之下,讨债也不能动手打人,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借钱容易,要钱难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当放款人还在愁眉苦脸之时,欠款人可能已经潇洒地过上了新日子了。
据统计,从2013年到2020年末,我国的失信人员增长了接近1700万人,特别是在我国互联网快速普及的那些年,人们的借贷行为不再仅仅局限于亲戚朋友和银行金融机构,那些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小额贷款公司也成为了大家借钱的“主阵地”。借钱人数多,老赖自然也多,而且互联网借贷不仅对于个人有风险,对于公司来说也有很大的风险,甚至不少小额贷款公司因为老赖长时间欠款不还而倒闭。
因此,为了规范个人借贷行为,净化信贷市场环境,国家近些年也在大力建设完善的诚信体制,逐步将这些老赖的失信行为列入“黑名单”,将其拥有的权力“边缘化”,以永久制约生活便利性的处罚方式来约束人们的借贷行为。
按照从前的规定,借钱不还可以通过打官司来维护自己权益,但是本身打官司就需要花费一大笔钱,最终结果也不一定尽如人意。那些老赖没钱还,有了钱也不还,这种让放款人生气又无可奈何的情况,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除此之外,像从前官方规定的“失信名单”对老赖来说并没有多少的威慑力,他们依旧该吃吃该喝喝,除了一些场所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出入以外,老赖的生活和普通人别无二致,甚至可能比普通人活得更潇洒。
但是如今更为完善的失信惩戒机制出来以后,老赖的“失信档次”更高,失去的东西也更多了。从前老赖失信之后只是不能坐飞机、高铁这类无关痛痒的事情,确实不会对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
而现如今,一个人一旦出现在了失信人员的“黑名单”上,就意味着他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毕竟如今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国家掌握着每一个人的信息,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够将老赖的各种信息发布在各个机构、各个角落,这意味着每一个接触老赖的人都能够查询到他的详细信息。大家在了解了详情之后,就会对他避之不及,将其从社会当中彻底“边缘化”。
还有一点,“黑名单”制度规定,老赖逃避责任,家庭成员也会被牵连。首先,子女在就读学校的时候就会受限制,像那些教学质量好的私立学校,老赖的子女是不可能进去的。其次,在孩子长大报考国家公职人员岗位或者当兵的时候,老赖家长的身份也是会直接影响其通过率。最后,这个身份也会影响到未来子女的结婚问题。
因此,当老赖并非是一件坦坦荡荡的事,这种失信的行为并不会为这个社会所接受,虽然人们的记忆有限,但是国家“黑名单”的记忆却是一直存在的。只要有人越过了这个底线,那么他之后的生活也将会遭受到诸多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