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很多关于欠钱还不起怎么办的求助。
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失去经济来源,原本欠银行卡和网贷的钱就更加还不上了。
这些欠钱的人,都是如何欠上巨额贷款的呢?
娥姐经过了解,总结了几点原因,比较集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很多人当第一次在某平台借钱很容易借到,刚开始额度低,次月能还清。觉得借来的钱花得很爽,于是借得很频繁,借的次数多了,额度也提得越来越高。
一旦习惯了借钱花之后,用起来就跟自己的钱一样,禁不住诱惑一直借,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贷款还不上了就耍小聪明,从其他平台借款来还上一个平台的欠款,如此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洞越来越大,很难补上,债务也越背越多。
有些人因为做生意失败,想着通过贷款来获得周转资金,可是生意没有好转,欠的钱却越来越多。
有些人因为染上赌博的恶习,想通过贷款来搏一把,把输掉的钱再赢回来,可是越赌越输,最终原来的钱还不上,欠的钱也越来越多。
有些人,因为听信了骗子所谓投资有高回报的把戏,投了不少的钱,可是没有想到,遇到了骗子,钱被骗光了。
网传很多人进了股票群,除了自己,群内其他人全都是骗子。这种事情听起来不太可信,但是却经常听说有人被这样的骗局给骗了。
被骗的人为了应对生活或者是妄想能够重新投资收回成本,刚开始可能是借信用卡,还不上之后继续借网贷,最终越欠越多。
以上就是一些欠大额贷款还不上的几点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若是欠钱不还,不但征信会有不良记录,严重了还会触犯法律,有牢狱之灾。
且一旦信用有了污点,有可能会影响一生,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办理贷款业务、影响个人就业,还会影响子女的前途,比如升学、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参军等等。
正因为知道欠钱不还的危害,很多人才会很焦虑。那如果欠的钱太多还不上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应对,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具体可以从下面几点去做:
就算无力还款,至少也要想办法还清最低还款,假如直接逃避不还,那么除了要归还本金和利息,还要支付高额的滞纳金违约金。
据一位银行人士透露,有一位年轻人,因为不懂得逾期不还的严重性,本来只欠了4000元,可是拒绝银行的善意提醒,一直不还。
最后准备入职一家单位的时候查征信查出来了,主动提出还款,结果一查,4000多元变成了8000多元。
原来每月需要交纳的违约金有三百多元,利息每月一百多元,不到一年的时间,违约金加上利滚利,欠款就翻了一倍。
这才是4000多元的欠款,假如金额高的话,欠款会更高。
所以,一定要注意即便还不上,也要努力还清每月的最低还款额,不要产生违约金。
银行挂账停息是指:借款人因故未按期归还贷款本息,银行暂停按期计息的账务处理,所欠的借款余额及利息账面趴着(即挂账)留待以后处理。
如果能够争得银行同意,会减轻很多压力。
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缓解还贷压力的规定,如果确实受了疫情影响,也可以向银行说明,争取获得延后还款的机会。
千万不要因为最低还款额都还不上了就换联系方式逃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2018年10月1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规定: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采用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可见,逃避责任,对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对家人的影响也不小。
很多人欠了贷款,很有可能是瞒着家人的,最后扛不住了才说出来。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太好的。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假如及时跟家人沟通,大家齐心协力,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这样更容易还清欠款,度过难关。
另外,据了解,网上有些人的个人经历是找到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到一些代还软件,通过代还的方式缓解压力。
关于代还软件,有很多平台是不正规的,假如要使用代还的方式,切记要咨询专业的人士,通过正规的渠道去偿还,否则很可能会陷入另一个陷阱里,切记!
以上是一些欠钱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建议,这些都是事后补救措施。最好是远离网贷,合理使用信用卡,千万不要以贷养贷。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能挣大钱的把戏,天上永远都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更不要染上恶习,恶习很容易毁掉一个人,原本美好的生活,很有可能因为某些恶习让人掉入深渊。
好好的努力工作赚钱养家,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很重要。假如已经欠了钱,最好的做法是摆正心态,努力挣钱,积极还款。
只要人健康信心在,够努力,再大的困难也会一一解决,再大的坎也能跨过去。
文章来源:随手记社区娥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