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网贷逐渐升温,而频繁出现的“校园贷款”风波事件也不得不让我们认真看待校园贷款所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们,校园网贷,你玩得起吗?
真实案例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零门槛,无抵押;免担保,放款快。”“放心贷、零利息、随意花”;"上午下单,下午放款"……一句句美好的广告词充斥着大学校园,一些大学生本想贷款“圆梦”,却陷入无尽的噩梦,说好的“零压力”变成压力重重、不堪重负。
1
郑德幸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21岁的他以决绝的方式,从8楼跳下。他欠下60多万巨款,而父亲一生的积蓄只有7万。生前,郑德幸试图通过打工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临死前,他只有38.5块钱。一个缺乏约束和自制力的男孩,遭遇野蛮生长的贷款网络,“合谋”之下,走向毁灭。
2
大一新生郑某通过校园内的借贷广告,借了一万块钱,结果晚还6天,借贷公司让其还4.2万元。还不上贷,他绝望之下吞下两瓶药……
3
据报道,6月份,校园贷曝出“裸条”借贷,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被要求“裸持”(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进行借款,逾期无法还款则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朋友。
近期被爆出的由于“校园贷”无力偿还的自杀自残或被骗的大学生层出不穷。
4
今年7月,北京化工大学一名95后女大学生以刷单、得绝症等为由,欺骗80多名同学和朋友,共计近70万元。
5
时隔两个多月,10月初,湖南文理学院大四学生黄帅借用18名大学生个人信息贷款50余万事发,“校园贷”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同月10日,洛阳理工学院一大三学生王旭(化名)告诉京华时报记者,该校学生张某借用60余名同学的个人信息贷款百余万后休学。
6
14日,吉林动画学院的学生反映称,从去年12月至今,一个叫申季阳的人以做兼职刷单为名,让学生通过校园贷款平台借贷,今年8月申季阳失联。警方表示,此案共涉及7所大学、50余名学生,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7
15日,河北邢台一高校学生郭丽(化名)反映,今年5月,有人以做兼职刷单为由让学生注册校园贷款平台,通过学生贷款平台办理贷款,向学生保证不用他们偿还贷款,每单向学生返现20至50元。几个月后,该人失联。据了解,邢台多所高校超过20人受骗,涉及贷款金额近100万元。
8
资料显示,“被借贷”人数最少、总金额最低的一起,为广州两名大学生兼职时被骗借贷,对方以方便日后工作为由,要求两人下载指定APP进行贷款,两人共计被骗4万元。涉案总金额最高的一起,大学生共计50多名,涉案金额200余万元。其中,涉案人数最多的一起,被骗大学生达百余名。其中,河南大学生郑德幸、广西大学生陆宗愉二人因无力偿还欠款,分别于今年3月9日、10月9日自杀身亡。
是谁在用“校园贷”?
调查显示,借贷的学生主要是二本、三本院校,其次是大专(高职);且月生活费在1000元至2000元的学生为借贷的最主要群体。
学生借贷的最主要用途是什么呢?调查显示:贷款的首选用途是购买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占33.1%;其次是用于某个阶段超支的生活费,占18.0%;第三是开学阶段的学费、杂费,占16.1%;第四是交友的支出,占7.10%;第五是娱乐的支出,占5.8%。
双变量的数据分析显示,女性购买服装、包袋的支出超过男性4个百分点;月生活费在1001元至2000元的受访者借贷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超过4成。显然,这个群体的受访者有购买手机的欲望,且自己感觉通过分期付款能够承受;在读研究生的借贷用于超支的生活费的受访者超过平均值7个百分点;借贷用于支付学杂费最多的是月生活费用在1000元及以下的受访者。
大学生为何成为“待宰羔羊”?
图片显示了大学生分期消费具有高频次高粘性的特点。
一些网贷平台之所以瞄准大学生这个群体,推出针对这个群体的贷款产品,有其特殊性,“大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生理年龄到了成年人阶段,但心理年龄却远未达到成年人的思考能力。既缺乏社会历练,又没有对自身足够清醒的认识,容易偏听偏信,很容易成为别有用心者的目标。”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而另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样本中,有近50%的学生认为逾期不还对未来个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不严重或不了解。
掩藏在“校园贷”背后的问题
难阻“拆东墙补西墙”
由于各家贷款平台的信息不对称,若大学生同时通过多家消费贷款平台得到贷款,其贷款数额加起来是非常巨大的。这导致了用户实际借款总额已经超出了还款能力覆盖范围。
实际利率甚比高利贷
虽然近年央行多次降息,但是各校园平台的实际贷款利率却不低。以某分期平台一台售价3399元的iPadAir2平板电脑为例,若选择零首付,分24个月还款,每月月供为171.48元。但计算下来本金加上服务费一共需还款4115.52元,比原价高出716.52元,相当于年化贷款利率达到19%以上。
用户信息安全存疑
“没有贷款却收到了催收短信”,“没有注册过却被冒名注册”,趣分期陷“被注册”罗生门事件也值得深思。各类分期消费平台抢占用户市场通常使用粗暴的推广方式,为了冲量冲业绩,“刷用户”是常事。不少学生参与过的扫码活动有可能就泄漏个人信息,不经意间就“被注册”。网上也存在不少人批量贩卖学生个人信息的情况。
不文明催收方式
若大学生出现违约或者逾期还款的情况,消费贷款平台一般会短信、电话通知该学生及时还款或者联系家长督促还款。但是大多数放贷公司或平台会将此工作外包给催收机构,这就存在某些不文明的催收方式,如采取短信、电话甚至上门骚扰或收取高额逾期费用、口头恐吓、胁迫、跟踪、盯梢、非法拘禁等极端手段,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15个部委出手整治专家建议:最好别用!
随着监管之声的临近,校园贷市场的重负越来越大。不少平台直接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也有平台虽未放弃,但转型、升级比比皆是。一位校园贷业内人士认为,做校园贷风控系统尤为重要。“重点大学并不意味着坏账率更低。”该业内人士介绍,在核准合理额度的同时,也要防范商户套现等骗贷问题,“很多平台因诈骗而垮台。”
自3月份有学生因欠款60多万校园贷而自杀后,教育部、银监会等部委多次发文提示风险,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发配套细则。在上周银监会等十五部委联合发布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校园贷更是与房地产行业并行,列入了重点排查领域。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秘书长张国栋称,校园贷从2014年开始兴起。该产品之所以能出现,还是因为有市场需求。目前,整个互联网金融是小额分散的形式,很多都是信用贷,如贷款者未能如期还款,逾期的利息将越滚越大。他认为,贷款平台在严格审核人证合一、核实贷款汇入贷款人账户的同时,更要尽到风险提醒的义务,让大学生明白不能如期还款的后果,“让他们明白风险所在”。
中山大学金融系黄教授表示,从行业角度说,大学生的确属于比较优质的贷款对象。“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生要从网络平台借款?与传统银行给予大学生的信用贷款相比较,网络平台贷款的利息和手续费都要高,且信息不透明。”黄老师说,“不太赞成大学生为了提前消费或者做生意,甚至借钱炒股来贷款。这种贷款不但给自己增加压力,产生违约的话也很容易追溯,得不偿失。”
广东财经大学张老师建议,应加强对大学生基础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财商”。大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消除懵懂的借贷心理,才能理性借贷,不被一时的享乐冲昏头脑。
小编有话说
各位同学千万不要被一些不正规的贷款平台所诱惑,看似低门槛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隐藏风险,小伙伴们一定要理智消费,拒绝校园网贷。
内容来源:赣青团学
编辑:伍永旭
审核: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