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下称“协会”)投诉调解中心接到一起关于“假网贷”平台的投诉,投诉人称自己在某平台申请借款30万,个人资料审核通过后,平台客服要求需先支付5%的包装费才能下款,投诉人产生警惕,遂萌生投诉的想法。
想提款先给“包装费”
匿名用户反映自己遭遇“假网贷”平台,并附上对话截图,从提供的投诉截图看,投诉人近期要买房,因为缺乏资金,找到了某平台。沟通过程中,客户语音告诉该用户,“恭喜你,审核通过,您现在需要给包装公司5个点的包装手续,缴费成功之后的5-8分钟,可以下款到您的个人账户。“该用户则回应“先下款”、“我在你APP有身份证,还怕我跑了吗?”。双方你来我往,多轮争执后,仍未达成统一意见……协会梳理网络公开渠道发现,关于“包装费”产生的投诉问题,并非个例,黑猫投诉等投诉网站均有类似案例。有不少网友还自行总结了套路:“包装费“只是不法分子骗术的第一步,给完“包装费”,下一步就是“贷款认证费”,随后需要证明还款能力,一般会被对方认定信用卡逾期,需要“保证金”……一环套着一环,一不小心就被绕晕了。
“包装费”可能连着“仿冒APP”
骗局可能不止于“包装费”,后面很可能藏着“仿冒APP”骗局。据某媒体报道,某大学生在被骗走2300元之后,才发现自己陷入诈骗圈套。该大学生通过短信联系到一家贷款公司,随后根据公司指示,交了3个点的“包装费”300元,然后通过对方发来的链接下载APP,之后对方又让他先验证还款能力,提前还一期2000元的贷款。大学生一一照办后,APP却显示,银行卡号错误导致放款失败。区别于传统的诈骗方式,利用“仿冒”APP实施诈骗简直令人防不胜防。在互联网上,仿冒”网站或者APP并不是难事,找个小公司花点小钱就可以完成,成本很低,“仿冒APP”也因此成为互联网黑产的大热项目。“仿冒”有多“火”?来看一组信息: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底,累计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站高达4.8万个,被仿冒的网站不乏行业头部机构平台;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简称“CNCERT”)在2019年4月发布的《2018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报告显示,具有与正版软件相似图标或名字的仿冒APP数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CNCERT通过自主监测和投诉举报方式共捕获新增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仿冒APP样本838个,同比增长了近3.5倍,达近年新高。网络上关于“山寨网贷APP”骗局的投诉帖也并不少见。此前,就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多家网贷机构也曾反映,协会为此增加了专门的投诉举报服务。因此,金融消费者在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心,通过网络途径搜索机构名称,认准正牌机构,避免陷入层出不穷、花样多变的“套路贷”。协会表示,网贷行业走过十多年,尤其是有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加持后,平台风控设施不断完善升级,呈现流程短、操作简单、速度快等特点,在吸引大批客户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不法分子通过社交流量平台发布借贷广告,不少人渴求尽快拿到借款,易听信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一头扎进“骗局”,中招率大大增加。协会提示,借款人如有资金需求,请认准规范的网贷机构或者金融机构办理相关业务;网络上一些所谓的轻松“贷款”看起来“很方便”,但往往暗藏玄机,一旦陷入诈骗套路,很难自拔。如果有类似“包装费”、“走后门”等要求的,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下载来历不明的人推荐的仿冒网贷APP。如遇上述情况,请及时到公安机关举报,或者拨打协会投诉热线400-661-9609。
来源:凤凰网WEMONEY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gerrard012
与你分享金融领域大小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