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椒妞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跟大家专门聊P2P逾期率的话题,因为最近一直有大型平台项目逾期,然后行业信息披露也暴露出很多和逾期率相关的问题,不少投资人对此很敏感,我就特别写一期。
逾期在借贷行为中比较常见,不过金融机构往往视其为家丑一般,不愿公布,或不愿如实公布。
不光P2P平台会掩饰,银行也是这副德行。(成都浦发不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嘛)
就拿网贷行业信息披露来看,绝大多数平台逾期率低于2%,还有不少逾期率是0的,投资人不信,都觉得假。
如果按照约定还款日后3天内还清不算逾期,超过3天未还为逾期的话,那我想很多P2P平台的逾期率会非常难看。如果再把项目续借掰看细看,最真实、最赤裸的逾期数字可能会让很多投资人恐惧。
BUT,纠结信息披露数据的真假不是我想聊的重点。
投资人有一个非常严重误区,就是以逾期率作为衡量平台风控能力的全部依据,这是个很大的错误。
影响逾期率最直接的因数不是平台的风控能力,而是平台的定价策略。定价策略决定了平台目标客户的层次,而目标客户的层次(质量)会直接反应在逾期率上。
比如我定价借款利率年化12%,比银行消费贷略高一点点,但比信用卡低。我可以用这个价格去切非常top的优质人群,我价格给的低,话语权就强。我可以让借款人提供非常足额的抵押物。
做这种优质人群逾期率肯定是非常非常低的,做到逾期率是0.1%以内都不意外。如果业务体量控制的还非常小的话,那做到逾期率是0也不难。
再比如我定价是借款利率24%,我不要做优质人群,我就做次级人群。次级人群首先不是垃圾人群,但他在银行借不到钱。
这群人收入可能不稳定,逾期或坏账难免,借100个人,5-8个人都不能按时还,这就产生了5%-8%的逾期。
如果投资人按照原有思维去考虑问题,当你看到第一个案例里平台,你会觉得他是骗子,做P2P不可能逾期那么低。
但其实第一个案例的平台没骗人,他就是做了最好的客户。客户不关心借款机构是谁,他只管谁借的便宜,谁放款快,谁体验好。
只要定价够低,好客户自然就会过来,那逾期情况必然很少。
OK,当我把这个道理给投资人解释清楚后,投资人懂了。然后投资人用第一个平台和第二个举例平台对比,马上觉得第一个平台好棒、好厉害,第二个案例平台是垃圾。
NO,依旧犯了以逾期率为衡量标准的错误。
第二个案例平台虽然逾期率高,但定价也高。如果两个平台的资金成本都是10%的话,那第一个平台的利润空间只有2%。而第二个平台有14%,虽然产生了5%-8%的逾期或坏账,但第二个平台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安全边界都比第一个平台强很多。
所以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你不用去纠结逾期率的真与假,没意义。
读到这里,读者要蒙圈了,那我应该在意些什么呢?
OK,说到重点了。首先我们知道了逾期是难免的,那一个平台第一要务是尽可能把逾期率控制到相对较低的范围。第二要务或者是更重要的是,要把逾期金额控制的非常稳定。
第一点没什么好解释,第二点我特别说明下。
比如我做信贷,每月放1000笔,1年放笔。
OK,假设我风控做的不太好,10%的逾期率,也就是1年下来有1200笔会逾期。
什么叫把逾期控制的很稳定,意思就是我这1200笔逾期是稳定分摊在每个月发生的。比如每月都有10笔左右逾期。而不是11个月不逾期,然后有一个月突然爆发了120笔逾期。
前者逾期比较有规律,我可以很好去做定价,去调整我的模型。而后者就太可怕了,风险集中爆发会击穿平台的防御措施,造成很难挽回的灾难。
你如果只看表面,两种情况的逾期率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要分析什么样的平台容易发生集中逾期的事件,然后规避这样的平台。
前几天北京有个大平台有一款叫车商贷的产品逾期,400多人投了这个项目。你看这个人数就知道有问题,现在规定单个项目最多100万,网贷行业人均投资额在3万左右,所以这项目总量一定超过了100万。
这种业务就是一个车商手下有100个客户,每个客户是借20万,包装后上平台也不违规。但实际平台的钱是2000万借给了车商,车商是中间的大节点,车商如果有问题,100个客户是他兄弟一起骗贷,表面看是小额分散借款,本质还是大型企业贷。如果发生逾期,那就是个大炸弹。
延伸到这一点我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什么样的逾期,或者说什么样的潜在风险才是最可怕。
你像纯零售的业务,比如每个借款人都是直接去平台发生关系,没有中间环节,没有中间节点。那即便逾期高,但都是分散开的,金额是分散的,时间也是分散的。平台被零星散弹攻击是死不了的,但被一颗大炮弹突然袭击,很可能就沉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