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征信,央行剑指花呗,借呗?用花呗的你要注意了!

当提前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的支付习惯,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逐渐成为信用卡之后当代人更多的选择。7月28日,央行向各商业银行发出《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上报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规模、线上联合消费贷款加权

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征信,央行剑指花呗,借呗?用花呗的你要注意了!

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征信,央行剑指花呗,借呗?用花呗的你要注意了!

  当提前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的支付习惯,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逐渐成为信用卡之后当代人更多的选择。

  7月28日,央行向各商业银行发出《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上报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规模、线上联合消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等数据。其中,有个细节格外引人注目——很多人常用的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借贷数据开始严查了

  同日,有媒体报道称,蚂蚁花呗已经以服务升级的模式接入央行征信,之后将逐步实现对所有用户的全覆盖。消息一出,随即引发全民关注,冲上微博热搜榜。

  以前的花呗流程是,你去饭店吃饭,记在账上,月底一起结;

  现在的花呗流程是,你去饭店吃饭,向朋友(第三方小贷公司)借钱付了饭钱并且给朋友打了借条,这张借条还被你朋友发在了朋友圈(征信)。

  对此,很多人表示,担心自己未来买房申请贷款时会受到影响。

  PART01

  那么,花呗用户接入央行征信,是否会影响未来房贷、车贷等大额贷款呢?

  央行征信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简称,可以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响征信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信贷记录(过往的贷款情况)、公共记录(个人的行政处罚记录、法院强制执行记录乃至高铁“霸座”等不良行为)和查询记录(征信需要本人或本人授权才能查询,一般其他机构的查询次数过多,会被银行风控,以后申请贷款和信用卡会更加困难)三个方面,其中,对普通人影响更多是在信贷记录这个方面。

  以房贷为例,商业银行在审核贷款人资质时需要提前查看个人的信用报告,根据贷款人过往贷款消费记录评估贷款资质和决定贷款额度。而在房贷业务缩紧的当下,银行也对个人征信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使用户未出现逾期记录,借贷次数过多,金额过大也会影响最终的授信额度,甚至会被银行拒绝贷款

  也就是说,在花呗上传征信情况尚不明确的今天,如果未来5年内有购房、购车的需求(央行征信记录保持5年),用户对花呗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

  PART02

  此前,小编就看到有网友哭诉,自己买房打征信报告,结果银行因花呗使用过多而拒绝买房贷款。

  现如今,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提前消费,除了信用卡之外,京东白条、花呗、微粒贷等互联网借贷产品也成为他们的选择。小编在和朋友们日常聊天时,也经常听到朋友们说:“我借呗额度一万二,现在只剩300了”、“手头又没钱了,又不想和朋友借钱,只能用微粒贷”……但当因征信问题买房贷款被拒时,才感到追悔莫及。

  对于以上问题,小编咨询相关人士了解到,在晋城,因征信问题不能办理购房贷款的购房者不在少数,因频繁查询征信报告影响买房贷款的、因其他家庭成员多次逾期影响买房贷款的、因给他人做担保导致影响买房贷款的……屡见不鲜,有许多人在买房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征信出现了问题。

  然而,在晋城,购房群体中很多是刚需,承担不起全款买房,因而,个人征信作为我们的“信用身份证”,维护好它至关重要。毕竟,你信用越好,住房贷款额度越高,越容易,购房成本也会相对低一点

  PART03

  那么,如何查询自己的征信?

  目前,二代征信已于1月19日正式上线,总体来看,二代征信系统对个人信息采集更加细化、全面、精准,应用的场景也更加全面。与“一代”相比,二代征信解决循环贷、信用卡大额专项分期、共同借款人、企业为个人担保、个人为企业担保、逾期后还款信息等一代征信无法覆盖的信息。

  个人可以通过央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全国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设立的查询点,及部分金融机构网点、部分地区政务大厅进行柜台或自助查询机查询。

  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自身信用报告免费,通过柜台查询自身信用报告,每年前2次免费,自第3次起每次收费10元。

  央行征信中心建议一年查询两次,一方面,能发现本人信用信息是否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发现错误信息后能够及时纠正。

  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内查询次数太频繁并不好。因为每次查询会被记录并在报告里显示,如果个人在申请贷款前短期内过于频繁查询,会使金融机构认为该个体存在信用风险,可能谨慎放贷

  -END-

  相关推荐:

  ?首发!2020年晋城房产网楼市地图【手持版】即将派发,领取方式公布!

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征信,央行剑指花呗,借呗?用花呗的你要注意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