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借呗、微粒贷全面接入二代征信

从去年一月份开始试运行,到今年一月份央行二代征信系统已经上线一周年,在央行二代征信系统的监测之下,几乎对用户信用卡、花呗、借呗、微粒贷在内的所有经济行为实现了无死角覆盖。撰文|张浩东出品|支付百科央行二代征信系统上线以来,无论是信用卡还是花呗

花呗、借呗、微粒贷全面接入二代征信

花呗、借呗、微粒贷全面接入二代征信

从去年一月份开始试运行,到今年一月份央行二代征信系统已经上线一周年,在央行二代征信系统的监测之下,几乎对用户信用卡、花呗、借呗、微粒贷在内的所有经济行为实现了无死角覆盖。

  撰文|张浩东

  出品|支付百科

  央行二代征信系统上线以来,无论是信用卡还是花呗、借呗、微粒贷等互联网信贷产品,征信报送都变得更为严格。

  1月25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对征信系统最新情况进行了披露,二代征信系统的采集和收录范围正在加速扩张。

  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表示,截止到2020年12月底,二代征信系统共收录超过11亿自然人,6092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在服务效能、运行效能、安全性能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行。

  在2017年底时,央行征信系统只收录了9亿自然人,其中有接近一半的个人只有身份证号之类的基本信息以及一些公积金缴存信息,现在央行二代征信系统得到了全面的升级。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的征信体系逐步发展壮大,相比一代征信系统,央行二代征信系统的上线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不仅囊括了更广阔的人群,记录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自二代征信系统上线后,央行数据采集的边界进一步延展,通过二代征信系统能较为全面的掌握借款人在金融机构的总负债情况,钻征信空子的情况也慢慢被堵死。

  央行二代征信系统接入了数千家各类放贷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小贷公司、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实现了对个人金融信用信息的全面纳入,用户发生的借贷关系,绝大多数会被记录到央行二代征信系统中。

  二代征信被称为史上最严征信,对应的二代征信报告新增纳入多方面信息,覆盖了循环贷、信用卡大额专项分期、共同借款人、企业为个人担保、个人为企业担保、逾期后还款等一代征信无法覆盖的信息。

  在套取信贷资金、积分、权益、里程、奖品等行为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后,去年10月份,江西省中国电信开始将手机欠费信息上报征信,用户一旦三个月没有交清欠费,征信报告中也将出现污点。

  征信报告与个人买房申请房贷、消费贷款等密切相关,二代征信的到来,使“假离婚买房”、“拆东墙补西墙”贷款等投机行为成为历史。从二代征信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包含用户所有的借贷信息。

  目前,央行征信系统中体现的信息,除了信用卡和银行贷款外,花呗、借呗、微粒贷等互联网信贷产品的数据,也已大规模接入到央行征信系统中。

  去年7月份,「支付百科」曾报道,支付宝用户的花呗数据,正在以“服务升级”的方式接入央行征信。这也意味着,用户使用花呗过程中一旦出现逾期,将被上报征信。

  当用户同意花呗升级后,花呗用户的基本信息、花呗额度、月账单总额及还款情况等信息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除花呗外,目前微粒贷、京东白条、蚂蚁借呗、苏宁任性付等常见产品都已经接入了征信系统。随着花呗数据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各大互联网巨头体系中的主流消费金融产品均完成与央行征信系统的对接。花呗、借呗、微粒贷等产品上报央行征信的数据,展示出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借贷时的履约情况,如果用户能够按时还款并且不出现逾期,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用户征信报告的全面性,记录良好的贷款人不仅会快速获得审批,还能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及优惠利率。花呗、借呗、白条、微粒贷等接入央行征信,标志着信用时代正在到来,征信数据正式走向统一,如果用户使用花呗借呗逾期,不仅会产生罚息,也会影响自己的个人信用。

  1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不良信用信息到期的,征信机构应当删除。也就是说,央行二代征信系统记录的用户不良信用记录并非永久有效,但即便如此,一旦征信出现污点,5年的时间仍会对用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花呗、借呗、微粒贷等出现不良,影响的不只是车贷、房贷,甚至连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也会受到限制。

  合作/客服QQ:

  ▼进群加:baike2888

花呗、借呗、微粒贷全面接入二代征信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