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负债青年,如何摆脱网贷困境?

网络时代,“借贷”似乎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一条短信,一个按钮,就能撕开普通人负债的口子。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全国范围内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飙升至854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后几乎

当代负债青年,如何摆脱网贷困境?

当代负债青年,如何摆脱网贷困境?

  网络时代,“借贷”似乎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一条短信,一个按钮,就能撕开普通人负债的口子。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全国范围内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飙升至854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后几乎占了一半。

  互联网消费信贷虽然因低门槛和低成本在解决年轻人流动性约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使年轻人产生了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非理性消费。困在“以贷养贷”里的年轻人,何时能摆脱网贷的泥沼?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作者|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孙凤

  01网贷为何更偏爱年轻人?

  互联网消费信贷问题已经由个体问题变成了社会问题。无论是豆瓣中拥有多名成员的负债者联盟,还是蛋壳公寓事件中的租金贷,甚至是最近几年被监管的非法校园贷,都表明互联网消费信贷已经和年轻人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在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中,“80后”和“90后”占比达到90%以上。互联网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他们实现消费欲望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金融供给制度下,年轻人由于资产抵押不足或缺少信用担保而被认为是借贷市场上的高风险人群,是存在流动性约束的人群。这类在资本市场上存在融资困境的群体被称为“长尾群体”。近年来,互联网消费信贷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在解决“长尾群体”的流动性约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优势体现为:一是价格优势,相对于传统金融在信贷资金配置上的垄断性,其可以为消费者降低贷款利率,更具竞争性;二是信息优势,可以通过大数据准确评估消费者的信贷风险,并进行个性化的风险防控;三是创新优势,其可以根据消费者特征创新金融产品,如京东白条的12个月无息还款、蚂蚁花呗的本月借次月无息还、携程的拿去花、字节跳动的满分、美团的月付、百度的有钱花、苏宁的任性付、小红书的分期、腾讯的分付等。

  互联网消费信贷更偏爱年轻人中的大学生群体,将其作为重要的目标人群:一是大学生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易受互联网传媒广告的影响,敢于接受新消费理念,乐于尝试新消费产品;二是大学生群体是未来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群体,把握住了在校大学生市场,就等于把握住了大学生毕业后的信贷消费市场。因此,当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因当下财力不足而不得不延迟满足时,互联网消费信贷便为大学生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灵活多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的贷款支持。

  02互联网消费信贷是否带来集体非理性?

  长期使用消费信贷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消费逐渐超出正常范围。随着消费信贷越来越多,欠下的“债务”也越来越多,最终陷入“恶性循环”。有些人未能及时还款,产生额外利息时便想着退出消费信贷,这又带来逾期行为。如果大量消费者都选择逾期行为,将产生严重的后果:一是消费金融平台坏账过多,危及互联网金融安全;二是消费者减少消费,给商家带来库存积压,进而影响商品供给侧的生产和就业;三是既影响消费者的个人征信,也给社会的信任机制带来负面影响。

  参与消费信贷的三个经济主体,即互联网金融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互联网消费信贷公司的策略选择是贷款与不贷款,商家的策略选择是销售与不销售,消费者的策略选择是还贷与不还贷。当互联网消费信贷公司愿意贷款给消费者、商家愿意销售商品、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按时还贷时,这是一个理想的三方合作状态,被称为“纳什均衡”;然而,当消费者没有能力按时还贷且其理性选择是违约不还款时,互联网消费信贷公司的理性选择是不贷款,商家的理性选择是不赊账销售,这种博弈结果最终导致了“囚徒困境”。所谓“囚徒困境”,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进行理性选择,使得博弈的最终结果出现了集体非理性的情形,给全社会带来了风险。

  第一,从互联网消费信贷方来看,自2016年以来,各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将消费信贷从零售延伸到租房、旅游、教育、装修、美容等多个领域。随着互联网信贷平台用户体量的快速扩张,其背后隐藏的信用风险开始显现。然而,互联网消费信贷方为了追求高位用户渗透率,并没有足够重视这些信用风险及危害,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控制,导致坏账层出不穷,极大地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

  第二,从大学生来看,其是一个容易产生欲望的群体,也是一个容易被欲望创造者瞄准的群体。当一些大学生的欲望因流动性约束得不到满足时,互联网消费信贷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流动性约束的不断放松,一些大学生的延迟满足能力不断下降,越来越陶醉于借贷消费带来的快感,却忽视了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人生理想的透支。由此造成的逾期还款或违约行为不仅给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危害,也给社会带来了风险。

  第三,从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来看,将商品的销售寄托于通过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实现是不可靠的,因为一旦消费者的欲望刺激不起来,或者刺激起来却因为流动性约束得不到满足,将会极大地阻碍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只有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技术创新,才能降低生产领域的风险。

  03年轻人如何摆脱网贷诱惑?

  近期,一些消费信贷领域的乱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风险教育、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风险防控,成为重中之重。

  一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使消费者清晰地了解金融信贷产品的全部信息,知晓每一份签字的风险及法律意义。然而,事实上,不少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认知并不全面,对违约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会产生手续费和违约金上,而对具体的利率知之甚少,甚至不完全清楚逾期、不还款的后果,潜在地增加了其信用风险。因此,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教育很重要。消费者要格外警惕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二要加强对年轻人理性消费的教育。那些标榜无抵押、无担保以及较高授信额度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容易让心智不成熟以及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产生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非理性消费,从而在超前消费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不知不觉地背上巨额债务。因此,加强对年轻人的理性消费教育非常重要。理性消费教育的核心是加强对消费者自控能力(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习惯的一种控制能力)的培养,而自控能力的培养一部分来自于家庭教育,另一部分来自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在消费(包括信贷消费)、理财等方面与子女保持沟通,向子女传递家庭责任与正确消费观念。学校教育方面,要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金融与信贷方面的知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较高的金融素养,增加其对消费信贷的了解。

  三要加强对年轻人法律意识的教育。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容易产生欺诈和欠款不还的违约纠纷。在信贷平台不断扩张的同时,大学生消费信贷违约率也在大幅增加,危及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安全和发展。在消费信贷中,除了要关注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还要提醒大学生遵纪守法。多项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存在不愿还款、恶意欠款的行为,侥幸地认为在消费信贷中的违约行为并不会被录入央行征信系统,对个人信用影响不大。个人信用记录是消费者的“经济身份证”,大学生如果不能清晰地认识信用的重要性,产生信用污点,势必会给其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还有些年轻人曾偷偷从事过消费信贷套现的中介服务,或是直接充当非法套现的商家。这些互联网消费信贷套现交易属于欺骗行为,会破坏社会信用,变相加大信贷投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四要加强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金融监管。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的潜力巨大,2019年,蚂蚁的微贷业务营业收入为418.8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4.7%;2020年的1—6月份,这一比例接近40%;2020年6月,约5亿用户通过微贷科技平台获得了消费信贷。消费金融的创新模式主要依托于金融科技的发展,而一些科技互联网巨头实际开展的是金融业务,回避了相应的金融监管,容易造成风险隐患,既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2020年7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实行统一管理,将互联网贷款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服务必须满足特定资质要求,坚持持牌经营原则,严格准入和业务监督管理。在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既要鼓励金融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风险。除此之外,还要推动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互联网金融机构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注重营销诚信与道德,避免夸大宣传与虚假宣传,引导年轻人合理使用消费信贷。

  五要加强对互联网机构的内部风险防控。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来自于多个方面。其一,借款用途方面的风险。贷款安全与借款用途的真实与否紧密相关,借款人在借款之前需要保证借款用途合法真实,要有良好的信誉支撑。其二,市场扩张的风险。在市场拓展时期,需要慎重选择目标市场,当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增强时,要相应调整授信额度,避免授信中隐藏的风险。其三,内部人员的风险。贷款机构从业人员自身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或从业人员在进行贷款的处理过程中没有做到每个环节都认真仔细,造成信息不完整、关键环节的处理不够细致等情况,从而提高放贷风险。其四,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风险。我国现有的消费贷款法律适用对象是有抵押物、质押物或担保人的消费者,对于没有任何抵押、质押和担保的大学生而言,倘若在消费信贷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实行司法操作。

  如何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行风险监控呢?其一,构建完善、科学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根据信用评价发放贷款。其二,贷款环节要严格把关,放贷前要明确贷款的用途真实合法;此外,放贷机构还要根据大数据跟踪贷款的用途,以对市场风险进行衡量。其三,加强完善准入控制、贷款额度控制和担保控制等风险控制手段。其四,健全完善消费贷款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特别是资格审查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技术培训,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消费信贷机构的利益得到更好保障,才能规避因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而产生的风险。

  上文略有删减

  选自|《人民论坛》6月中原标题|互联网消费信贷为何偏爱年轻人

  新媒体编辑|常嫦

  原文责编|孙渴

当代负债青年,如何摆脱网贷困境?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