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吴某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贷款广告,告知其只要提供xx品牌的手机参数,就可以快速放贷。吴某信以为真,点击链接,并在客服的帮助下,安装一个app软件,同时将自己手机的相关参数,账号密码等录入app。之后吴某随即收到了贷款的50%——400元钱(另外,400块钱以手续费的名义扣除)。#普法行动#
三天后,客服联系吴某索要800元,结果吴某暂时还不上,客服通过app软件远程将吴某手机锁上,之后不断打电话给吴某威胁其还钱。
上述客服的行为已经涉嫌软暴力催收,即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非肢体接触的方式进行“软”暴力的威胁,通过app获取吴某的通讯录,照片等信息,通过电话骚扰,照片传播等方式要求吴某偿还欠款。#2021城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客服的相关行为,已经足以使吴某产生恐惧、恐慌,影响了吴某正常生活、工作、生产。
按照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客服的软暴力行为视其具体情况,可能属于第226条的“威胁”或第293条的“恐吓。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互联网上的小额放贷等信息。#网贷催收#
二是对于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卡号密码等信息要保持警惕,轻易不要泄漏。
三是如发现自己被暴力催收,务必及时报警求助止损。